9月24日,一款由中国自主研发的智能控制无人机在新疆巴里坤草原成功进行了一次人工降雨。这是中国首次利用无人机在复杂天气情况下,进入云中播撒作业实现降水,未来这一技术还将用于防雹、消雾等更多人工影响天气领域。
试飞启动仪式
近两个小时后,完成云中播撒作业的无人机在指定地点自动打开降落伞成功着陆。这标志着无人机技术有望更广泛地运用于我国人工增雨、人工防雹等防灾减灾工作中。
起飞准备
在新疆,由于高山雪线不断上升,每年都需要通过人工增雨。年人工增水量达10亿多吨。
“此次无人机通过地面雷达的指挥成功在云层中作业,播撒碘化银,将空中云层转化为水分子,为山区带来了降水,以便来年春夏有丰沛的冰山融雪灌溉到农田。”新疆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主任助理樊予江说,无人机系统在夜间、大风等复杂天气下也能完成降水任务,极大提高了增雨效率并降低了成本。相比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对空射击和有人飞机人工降水,无人机具备夜航、盲降能力,适用范围大、使用限制少。
起飞瞬间
新疆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主任晋绿生说:“无人机作为新的增水作业手段,也代表着未来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一个全新发展方向,有望在提高云水转化率、改善生态环境、缓解水资源短缺方面发挥特殊作用。”
降落指定地点
说到人工降雨,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为了保证开幕式的顺利举行,气象人员还提前用火箭将碘化银洒向空中来主动“求雨”。不过这是用火箭来进行人工增雨的,可控性方面不如无人机。
无人机进行喷洒工作
关于无人机人工增雨,早在去年,在美国内华达州的研究人员和操作员就成功的进行了一次试飞,他们想通过无人机将降水带到受旱灾侵袭的地区。但最终却未能带来任何降水。
“无人机美国”总工程师安布尔·布洛赫(Amber Broch)对实验表示:“无人造作系统在环境科学及创新型自然资源应用方面的巨大潜力。”
内华达试飞团队
(图文来源于网络)
更多精彩人工智能精彩,敬请关注十二月中旬
全球无人系统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