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5日CCTV 2财经频道《交易时间》播出了无人机专题报导。专题聚焦“珠海航展”与“2018第二届全球无人系统大会”,CCTV记者采访了珠海羽人农业航空有限公司、珠海隆华直升机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科比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顺丰科技、重庆星环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以及业内专家中国科学院无人机应用与管控研究中心主任廖小罕、珠海市无人机协会执行会长谢锋,深入揭示了目前国内民营无人机企业以及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瓶颈。
无人机作为本次珠海航展的靓丽风景,这次参展的无人机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在航展上,中国航空工业发布了《中国无人机发展白皮书》预计未来十年全球无人机系统产值累计会超过4000亿美元,带动万亿级的产业配套拓展和创新服务市场,巨大的市场前景也带动中国民用无人机产业的快速发展。
珠海羽人农业航空有限公司一直深耕于农业植保无人机领域,近年来来企业每年研发投入的占总营收超过20%,不断完善产品功能向多功能方向发展,此次在航展上亮相的最新产品是水稻种子精量直播无人机,这种水稻直播技术省去了育秧、拔秧、孕秧、移栽等多道工序,将加速水稻插秧全程机械化进程。
珠海羽人农业航空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陈惠瑜表示:“相较于人工,或者以拖拉机为动力的地面直播机来说,水稻种子精量直播无人机的结构简单、灵活便携,不受作业场地的限制,而且购机成本低,作业效率较于地面机械提高十几倍,载荷10公斤种子,一个架次可以作业20亩地左右,实现增产增收,试验证明可以增产10%。”
在无人机的载重上面,珠海隆华直升机科技有限公司的团队在不断进行研究,XV-3无人直升机的最大承载量为50公斤,续航时间可达两小时,可用于消防灭火等救援工作。
珠海隆华直升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洪军介绍:“载50公斤相当于可以挂4枚消防弹,没有高度的限制,通过精确的识别和定位可以把消防弹直接打到灭火点,这样效率会非常高。”
随着无人机制造成本逐渐成熟,制造成本大幅降低,无人机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型警用装备,在公安机关也得到较快的应用,目前全国公安机关配备各型无人机5000余架,可以大范围监控地面情况,同时可以快速到达人员不易涉及的地方,高效实施侦察、调查、跟踪、监测、巡检等任务。
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斌表示“内蒙古的一些小城市面积特别大,警力有限,他们面临很多公共安全巡护的工作,用无人机就很方便。在测绘行业我们今年能维持30%的增长,在石油管道巡线,在公安监控方面,这些加起来,我们相对于去年有了100%的增长。”
根据中投顾问《2016-2020年,中国无人机深度调研和前景预测报告》显示,预计到2020年,全球无人机年销量有望达433万架,市场规模将达259亿美元,中国无人机年销量将达29万架,未来几年将保持50%及以上的增长。
珠海羽人农业航空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陈惠瑜谈到:“今年我们对产品做了一系列的优化,包括模具化,模块化,今年的产能能达到50%以上的增长,海外市场为泰国、马来西亚、厄尔瓜多等国家,总体的海外销量增长10%。”
珠海隆华直升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洪军也谈到:“我们现在这个厂房的产能一年可以达到100架,我们准备投入二期的厂房,计划明年可以正式启用,一期厂房和二期厂房共同启用的话年产能可以达到500架。”
中国无人机市场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竞争激烈的格局,工业级无人机也慢慢被市场接纳,但产品同质化、技术雷同仍然是摆在各大无人机企业面前的难题,于是一些无人机企业开始改变销售模式,并在无人机延伸产业链上发力,以此来突破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局。
深圳市科比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的一款直径达1.55米的工业级无人机,主要用于公安、消防等部门的巡检等工作,但负责人卢致辉却发现这些部门只有在突发情况下才会使用无人机,使用率仅10%,同时还需要培养操纵无人机的人才,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于是卢致辉想要在无人机产业链上做延伸,开发无人机调度系统,发出无人机调度指令后,无人机会在后台云端收到指令后,自动去执行任务,在卢致辉看来,未来服务销售会慢慢代替硬件类的销售。
深圳市科比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卢致辉认为:“这种服务类的销售,客户的开支成本其实比之前的硬件销售的成本要小很多,而且便捷性很强,客户不需要再增加专门的人员编制,买的就是结果,不需要承担操作风险、设备升级等带来的隐形成本,平均每年的总体只需以前传统硬件采购成本的30%。”
在无人机产业链上布局的还有顺丰,顺丰开发的无人快递接驳柜就像一个无人机场能辅助无人机自动降落,包裹自动装卸,电池自动充电与更换,实现称量包裹体积与重量,打印订单等功能,可以有效减轻快递人员的工作强度,实现无人机自动配送的重要一环。
顺丰科技无人机项目负责人姜明涛介绍:“只要放一个无人机在这里就不需要人实时监守,飞机直接与柜子之间进行交互,解决了人在这里实时等待的问题,另外把全部功能集成到柜子的自动化操作,不需要对无人机有非常专业的了解和操作,就可以解决专业操作无人机的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无人机产品的成熟,和应用领域的拓宽,无人机的使用会诞生新的服务过程和服务形式,目前无人机的技术成熟度降低了行业门槛,使得行业竞争加剧,产品出现分化,未来技术和产品的成熟会产生新的服务需求和形式,也使得应用和配套服务形式会越发丰富。
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林清源评论:“无人机物流的优势非常明显的,首先是实现了人力节约,在目前人力成本大幅上升的环境下是非常重要的,企业也会优先考虑,其次可以实现偏远地区的覆盖,现在物流配送的龙头公司都在积极推进无人机物流配送业务,通过无人机这个工具增强自身业务竞争力。”
随着无人机开源工程的不断成熟,无人机制造和使用成本不断降低,民用无人机市场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在这种高速发展背景下,民用无人机也面临安全、监管方面的问题。
目前消费级无人机的动力系统效率较低,载重限制也使得动力容量收到限制,部分无人机通过小型化发展来降低机体重量,但是相应的电池大小也会收到影响,因而陷入了一个颇为尴尬的境地,随着全球民用无人机产品发展加速,应用普及不断扩张,无人机的续航能力、可靠性等瓶颈也越发凸显。
重庆星环航空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田松介绍:“一个无人机产品能做到100小时起降都没有出事故都是很难得的了,运输行业只能允许100万小时、1000万小时能出现一次事故,而且还不能是重大事故,所以目前无人机的可靠性是非常差的。”
今年上半年中国民用航空局运输司发布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经营性飞行活动管理办法(暂行)》,办法规定,今年6月起,无人机进行商业性飞行活动将持证起飞,对无人机的经营信用活动做了进一步的规范,业内人士表示,下一步的低空管制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科学院无人机应用与管控研究中心主任廖小罕表示:“目前,90%以上无人机是轻小型无人机,在离地面几百米的高空就完成了所有所需要的,从娱乐到商业化运行,针对这些无人机过去这些领域是属于航空未开垦的处女地,这个领域里面的空运怎么有序化的、合理化的规划。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这么多商业部门都要求空运,这里边就提出无人机需要一个公共航路的问题。”
随着无人机绕航事件的发生,国家对于无人机的监管政策也在逐步收紧,但现有的法律尚未明确规定无人机的空运使用范围,为确定无人机在低空空运的合法身份,无人机的空运管理尚处于摸索阶段。
珠海市无人机协会执行会长谢锋表示:“像顺丰、京东都在物流领域发力,从几百公斤到一吨,到更大吨位的无人机都在不停地试飞,那么大家都在飞就会产生一些安全隐患,所以接下来飞机应该怎么飞,飞多高,这是一定要统一管理的。”
根据,中航工业近日发布《无人机系统发展白皮书(2018)》,目前全球无人机系统产业投资规模比20年前增长了30倍,全球年产值约150亿美元,未来十年,产值累计超过4000亿美元,预计将带动万亿美元级的配套拓展和创新服务市场。未来十年,无人机有望成为全球航空航天工业领域增长最快的单元,增速有望超过20%,总时长规模将达673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