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无人机监管:何去何从

作者:沿海文化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浏览: 发表时间:2017-09-28 13:45:07

几年前,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和高昂的成本负担,无人机只是一个概念的存在。如今,随着国内外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一批无人机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行业中。

无人机的应用领域愈来愈广,为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与此同时,无人机在别有用心的人手中,变成了侵犯隐私、从事违法犯罪行为的工具,更可怕的是无人机“黑飞”扰航事件。目前,世界各国对无人机的监管有所不同,既要鼓励无人机产业的发展,又要禁止“黑飞”、“乱飞”等危害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对无人机的监管将何去何从?

无人机的利与弊


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机的应用越来越多。占据主流的是无人机航拍应用,如影视航拍、活动庆典航拍、考古挖掘、地理勘探、遥感测绘等方面,通过无人机进行航拍,可以获取更好的拍摄效果。在安防事业上,无人机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抢险救灾时,无人机高机动性和易操作的特点,能够帮助消防部队对复杂地形进行侦测和监控,采集现场数据,为救援提供重要的指挥信息,从而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无人机在军用领域承担着保家卫国的重责,翼龙无人机、彩虹系列无人机为我国的边境安防做出重要贡献。然而在民用领域,无人机市场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令人担忧的隐患。

今年7月,西安一男子利用无人机在某直播平台直播,中途拍到一女子在家隐私画面,不回避反而继续拍摄,事后还在直播群里炫耀。后来无人机被飞友以无人机反制枪击落,该男子也被警方控制。无人机凭借其灵巧便捷、易操作、隐蔽性高的特点受到人们的欢迎,而这些特点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则成为侵犯个人隐私的工具,违背了无人机最初研发的宗旨。

利用无人机“偷拍”的事件时有发生,河南郑州一男子操控无人机在张学友演唱会上空盘旋,通过无人机回传的画面观看演唱会,期间被现场的民警抓住,最终因扰乱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而处以5天的行政拘留。目前,我国对无人机的监管仍不全面,由于立法的缺乏,一旦涉及到具体领域,关于无人机的违法和背德行为常常得不到有效管理。

相比“偷拍”,更大的隐患在于无人机“黑飞”扰航事件。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2月,我国便发生无人机违法违规运行威胁民航安全事件12起。仅4月21日下午2时至5时,成都双流机场就先后出现3架无人机扰航,直接导致58个航班备降、4架飞机返航、100%航班延误、超过1万名旅客滞留。硕大的民航飞机,基于飞机飞行和乘客生命安全的考虑,不得不给无人机这样的“小家伙”让路,使民航事业遭受严重损失,也对乘客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无人机的“乱飞”现象存在难以预估的隐患,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平曾说:“无人机万一掉在危险区域,如化工企业、加油站等,还有可能引发爆炸,造成不可预见的后果。”无人机造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正亟待遏制和解决。

各国无人机的监管

无人机给社会大众带来的“麻烦”和“威胁”,迫使有关部门不得不正视这一愈发严重的社会问题,无人机领域所缺乏的监管机制也在逐步建立。针对多次发生的无人机“黑飞”扰航事件及其他侵犯隐私、违法犯罪行为,中国民航局已发布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明确规定自2017年6月1日起,最大起飞重量在250克以上的民用无人机开始实施实名登记注册。已购买无人机的个人,需在2017年8月31日前完成登记注册。逾期未注册,其行为将被视为违反法规的非法行为,无人机使用也将受到影响。

无独有偶,英国也曾发生过多起无人机意外事件,其中包括英航飞往伦敦希斯洛机场的客机遭到无人机撞击。对此,英国交通部、民航局和军事航空管理局共同宣布将实施无人机注册制度。新法例要求,所有机身重量超过250克的航拍无人机,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登记,并要求使用者通过安全考核,以确保了解当地飞行安全、防护及隐私等相关法规。

无人机驾驶证

无人机实名制可说是无人机监管的基础手段。无人机在飞行时与飞手的距离甚远,如果发生什么意外或重大事故,处于远处的飞手大可逃之夭夭而不必受到法律的制裁,也正因为如此,无人机“黑飞”、“乱飞”的现象才层出不穷。现在,无人机实名制,并且在无人机上粘贴登记标志,确实对无人机所有者起到了强大的监管作用。与中国相比,英国在实行无人机实名制的同时要求使用者必须通过安全考核,对无人机使用者的基本常识、法律意识提出较高的要求,无疑更加强了对无人机的管制。

尽管无人机实名制在大方面上限制了“黑飞”、“乱飞”现象,但有利必有弊,这一措施也引起业内部分人士的不满和反对。实名制要求无人机企业登记购买者的姓名和联系电话,显然增加了企业的负担,本来有意愿购买无人机的消费者可能因为担心信息泄露而放弃购买,从而不利于无人机企业的发展。再者,客户信息属于企业的商业机密,强迫企业将客户信息上交有关部门保管,在目前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企业也会有所顾虑。

对无人机实名制的不满呼声时不时能听到,有网友戏称“成都双流机场的多起无人机黑飞事件换来的惩罚,与其说是惩罚‘黑飞者’,不如说是惩罚普通消费者和大疆等无人机制造商”。的确,刚刚实行的无人机实名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无人机的使用,打乱了已规划好的发展路线。

无人机的过度监管不可避免地会伤害无人机产业的发展。早在2015年美国就出台有关政策,对小型无人机所有者实施实名注册制度。然而,据外媒报道,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日前取消了个人娱乐用途无人机的注册规定。之所以做出更改,是因为今年5月美上诉法院判定这一规定违反了FAA的《现代化与改革法案》中“FCC不得发布关于模型飞机的任何规定或监管条例”的规定。无独有偶,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与无人机企业的会面中表示,美国政府在无人机领域一直存在过度监管,将会逐步废除这些监管措施。

无人机实名制只是其监管的第一步,但在实名登记系统推出后,经过人们的多方测试,很快就曝出该系统存在无法对所填写的信息进行真实性认证的漏洞。尽管业内人士和消费者对无人机实名制所引起的飞行受限抱有较大的抵抗情绪,但处于初始阶段的实名制确实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一方面是无人机监管不到位的严峻现实,一方面是一旦监管过度而引起的无人机发展前景受限,从而将无人机的监管推入困境。

 

在放松或是加强无人机监管的争论中,无人机监管何去何从的关键在于把握好监管的“度”。既要保证无人机在限定的区域内合规合法地飞行,也不至于扼杀无人机发展的生机。专业人士提出,无人机监管要“疏堵结合”,既要“堵”,更要“疏”,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更多精彩人工智能精彩,敬请关注十二月中旬

全球无人系统大会


文章推荐
图片展示
图片展示

Copyright©2016-2021 沿海文化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粤ICP备15115825号

地址: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九洲大道东1298号东亚大厦A座10楼

Address: 10th Floor, Block A, Dongya Building, 1298 Jiuzhou Avenue East, Xiangzhou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